



陈世冬简历:
前CBA职业球员,随队三次获得CBA职业联赛总冠军。曾获得高中联赛MVP最有价值球员、**得分后卫、抢断王,2006年从高中直升北京青年队,并代表北京队获得优异成绩。2008年进入北京首钢队,随队获得四年三次CBA总冠军,达到北京篮球巅峰。现创办达四方安踏掌控篮球训练营,同时也是泰洋体育创始人。
编者按:
2016年,北京首钢男篮后卫陈世冬在微博上宣布退役,他写道:“也许我的职业生涯算不上完美,但那却是我的梦想”。比赛有终场哨,球员有退役时,而对于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来说,篮球的梦想是不会终止的。2017年,陈世冬慢慢开始适应自己的新角色——篮球训练营教练,他说:“我还是想从事篮球,还想为篮球付出。篮球给了我很多的东西,不忘初心,我要把自己所有的能量发挥到能用的地方。”
正文:
科比曾说:“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,要我做什么都可以,不管是坐在板凳席上挥毛巾,给队友递水,还是上场执行致胜一投。”诚如这位伟大的NBA球员所言,一场比赛的胜利,来自场上场下每一个人的努力,冠军鼎的获得更是如此。
2012年,北京首钢首次夺得CBA总冠军。在北京卫视的访谈节目中,北京首钢男篮主教练闵鹿蕾说:“所有球员的训练都非常努力,大家都说了马布里、莫里斯、陈磊这些,他们参与了很多比赛。但是我还想说的是,明明、冬子、天任、门维,他们从夏天也跟着我们一直训练,只是由于队伍的打法、人数的安排或者自身的伤病问题等,他们出场的机会很少。但是,在这个过程之中,训练的痛苦、磨难他们都经历了。”闵指导口中的“冬子”就是北京首钢的控球后卫陈世冬,马布里叫他“street boy(街球男孩)”,朋友们都习惯称他“冬子”。
十年篮球梦
陈世冬1989年出生,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。和其他职业球员不同,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进入专业队练习篮球,而是在上学期间经过校队比赛一步步走进职业领域。在学生时代,陈世冬就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篮球天赋。据同学回忆,在初二的一节体育课上他看到陈世冬完成了一次扣篮,那是他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扣篮。那时候大家打球都会模仿自己的偶像,陈世冬是艾弗森的死忠,也是模仿艾弗森最好的那个。凭借篮球特长,陈世冬升入篮球传统校二十五中。2006年,还在上高二的他经老师推荐,进入北京青年队接受专业训练,一个天天在东单、月坛打街球的少年,就此开始了职业篮球生涯。
2008年,陈世冬升入首钢一队,那时候他还不到20岁。经历了适应比赛的菜鸟季后,因为出国训练的缘故,他错过了2009—10赛季的比赛。在接下来的2010—11赛季,陈世冬有过不少亮眼表现,在一场对阵浙江广厦的比赛中,他10投7中,砍下14分,一时被大家看好,并入选了当年的CBA全明星赛星锐赛。2011—12赛季,马布里加盟首钢,翟晓川和朱彦西这对“双子星”崛起,北京队最终在总决赛夺得胜利,成为CBA历史上第四支拿到总冠军的球队。之后就是众所周知的“四年三冠”,在这期间,身为后卫的陈世冬出场的机会少了,宣布退役前,他最近一次出场还得追溯到2013—14赛季。
2016年6月3日,陈世冬在微博发布一篇题为《冠军有价,情谊无价》的长文,他写道:“每个运动员都有退役,离开赛场的一天,只是有的来得早,有的来得晚。我知道,我还年轻,我还可以打球,但是也许是向这片赛场说再见的时候了,因为我已经太久没有比赛了,因为我不愿意离开我的家乡北京。”27岁,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,本来正是黄金年龄,陈世冬此时选择退役,让不少首钢球迷唏嘘。网友Caoqch_RUC留言说:“第一年开始看首钢时你就在了,你、学林、韩崇凯,这群虽不是天赋超群,但在球场上满是认真、敬业、拼搏的球员,撑起了那时候的首钢,帮球队度过最困难的赛季。没有你们那时候的辛勤付出,也不会有首钢日后的辉煌。正值当打之年选择退役,希望你不是另有苦衷,而是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。”
从2006年进入北京青年队,陈世冬的职业篮球生涯已有十年。在效力北京首钢的8个赛季中,他和球队共同度过了战绩低迷的艰难时刻,也在见证了“四年三冠”的无上荣耀。在告别时刻,他也很纠结,打职业联赛是梦想,突然要换一个地方,遗憾肯定会有。他说:“当时在北京队确实是打不上球,但是我还是想从事篮球,还想为篮球付出。当前的平台已经达到瓶颈,如果在一个地方耗着,会觉得对不起自己。”许多人惋惜他27岁就放弃了职业生涯,而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。“提早跳了一步,想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更需要我的平台上。”他这样描述当初的决定,“我靠自己努力进入北京队,走到职业的平台,那么能不能换一个平台再挑战一把!也许过了十年,这么做是对的,也有可能是错的,但是,它都是一个经历。”

人生下半场
挥别了职业赛场,陈世冬和曾经的队友李克合伙开办了训练营,致力于青少年的篮球培训。在退役后的近一年里,他开始作为教练出现在球场上,指导孩子们从更专业的角度学习篮球,还曾经集结北京各高中校队的明星球员,与从事过职业篮球的前辈进行了一场友谊赛。
陈世冬想要开办训练营,主要是受了李克的父亲李玉林的影响。李玉林今年66岁,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篮球国手,他凭借出色的弹跳能力,赢得了“亚洲第一跳”的美誉,因为球打得好,还曾获***总理接见。在那个年代,他是名气仅次于穆铁柱的中国球星,曾多次代表中国男篮南征北战,在多项大赛中夺得冠军。从20岁第一次摸到篮球,到奇迹般地进入国家队,李玉林的一生因为篮球而改变。他觉得内蒙古人身体条件很好,但是因为当地体育教育落后,不少孩子被耽误了。自2001年开始,李玉林从北京回到家乡鄂尔多斯,办起了篮球训练营。50岁的李玉林并不向往退休后的悠哉生活,而是心心念念着草原上的孩子。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我20岁才开始打篮球,不想让孩子们还走我曾经的路,我跑遍鄂尔多斯发掘可以打篮球的苗子,就是为了让他们快点成才。”他奔波在各个牧区,举办训练营,组织穆铁柱、郑海霞等篮球老国手到草原传授球技。十几年前,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开展篮球教育困难重重:家长不理解,觉得孩子练篮球影响学习;场地缺少,严寒酷暑中,李玉林只能带孩子们在室外练习。光阴流转,如今篮球在鄂尔多斯生根发芽,上百名孩子因为篮球特长考上大学,德勒黑、露雯等职业球员都是李玉林发掘培养的。
陈世冬说:“我做训练营,是看中了李老爷子不忘初心、一直为中国篮球做贡献的精神。” 李玉林现在仍然坚持天天健身,卧推可以推起100公斤的重量,让训练营的教练和学员都佩服不已。因为住在八大处附近,他每天五六点起床去爬山,带动了训练营的许多小学员也早早起床,结伴去爬山。“他以前非常有名,现在也是兢兢业业地为篮球做奉献传承,亲自带小朋友练篮球,这感动了我。”陈世冬说,“老前辈付出的东西往往被现在的年轻人忽略,其实没有他们的铺的路,中国篮球达不到现在的水平。所以,面对他们为我们做的付出,我们应该做出回馈,把这个教育理念传承下去。”

专人做专事
目前,陈世冬和李克开办的篮球训练营已经有二百多名学员,无论孩子还是成人,教练们都倾囊相授。学员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至15岁,参加训练营的目的也各式各样,有的是孩子希望学习专业的篮球技能,有的是想要通过运动减肥,还有的是家长希望用篮球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协作能力。根据不同的需求,教练给学员的要求和培训方法都不一样。以三岁为一个阶段分拨练习,有时也会根据篮球基础的不同进行调整。
陈世冬认为现在的青少年身体素质好,身高、臂展等都很有优势,但是缺乏基础基本功,有时是在拿身体素质弥补技术动作。“好多东西到了一定层次,基本功很重要,所以青少年培训要抓基础。”陈世冬说。在他的培训计划中,脚步、基础运球、传球,这三个项目是每天必练的。他会针对球员每一天的状态,安排不同的训练,运球传球这些基本功有时可能是原地练,有时是配合一些别的训练强化,比如一对一对抗。另外还有一些技术动作,比如简单的突破上篮、防守的滑步等,他都要非常细致地去教。如果在寒暑假期间,学员每天都有训练,他还要把上课内容做调整,两三天之间有一个调整期,不让学员太疲惫。
陈世冬介绍,训练营所教的内容,好多孩子在学校里学不到。因为一些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篮球队,有篮球队的学校里,部分体育老师又教不好。“放眼好多培训机构,有些师资挂的是游泳健将,有些请参加过运动会的外国人来教,好多家长看到英语教学就把孩子送去学了。但是学的是什么?是篮球,不是游泳,让孙杨教你篮球,这也不对。”
陈世冬指出,当前的篮球教育体系并不完善。校队的体育老师可能就是体师体院毕业的教师,并没有专业队的经历。真正专业的、有能力的人都在专业队里,比如北京青年队、辽宁青年队等。现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,家长并不愿意早早把孩子送到专业队里,因为在专业队孩子接受不了完整系统的文化教育。“尤其在北京,孩子条件再好,家长也不想让孩子初中就到专业队培训。”陈世冬说,“这个有利有弊,要想让孩子篮球水平提高快,就得送到专业队,但是牺牲了文化课。如果注重文化课,让孩子继续升学,训练的时间自然就少了,而篮球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,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成型。而且国内确实存在篮球专项师资缺乏的现象,是一种行业痛点。所以,现在很多球员都送到国外,因为那里的篮球师资和文化教育是平衡的。”陈世冬觉得专业的事情就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。在训练营,退役的职业球员亲自指导技术动作,孩子的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,陈世冬也收到家长们越来越多认可的声音。

快乐最重要
从球员到教练的角色转换,并不容易。回忆起第一堂课,陈世冬说:“不知道该练他们什么,突然感觉我学的东西给不了他们。”因为职业球员的训练内容强度大、难度高,孩子们可能做不到,这就需要教练把要求降低,出一套新的训练模式。陈世冬感觉到“当球员和教练完全是两码事”,球员需要执行力,而教练需要领导力。球员在训练场不用多说话,只需要按照教练要求练习就行。而教练不仅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,还要组织语言讲篮球思想等。
在后来的课程中,陈世冬一直在总结,自己看教学视频、在开会时学习经验,每天下课后晚上都要琢磨怎么带训练、怎么和孩子们说。他开始渐渐适应教练的角色,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自如。练习防守的时候,他会给孩子们举北京首钢的例子,用球员的经历告诉他们防守的重要性。讲到团队配合时,他会挑孩子喜欢的球星库里来激励他们。“不是说库里打球多好,我是说整个勇士队。勇士队如果只有一个库里,没有格林、汤普森也不行。库里投篮是准,但是得有人给你抢,有人把球喂给你,有人给你打掩护,这就是一个团队的配合。”陈世冬说。
从整个团队来讲,每一个队员的动作练习也不容忽视。在学员里,陈世冬发现有时候中锋就只练中锋的动作,不练后卫的动作,后卫也是如此,从不会练习中锋的动作,他觉得这是不对的。他对孩子们解释说:“篮球在发展,还是用勇士队举例子,谁是五号位,没有五号位,都可以投三分,都能打后卫,技术动作大家都一样。这就是以后篮球发展的趋势,基本每一个位置都是有进攻、能防守,更平衡了。”陈世冬表示,这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现在天天只练后卫动作,如果将来长到一米九甚至更高,就可能要打中锋的位置了。每个人技术动作更全面,也是为长远发展考虑。
除了内容丰富的课程,训练营还设法让孩子们从更多角度接触篮球。火箭队球星詹姆斯·哈登来华参加活动期间,训练营的学员就获得了和哈登一对一的机会。陈世冬会安排学员们观看CBA男篮、女篮的比赛,参加电视节目录制,通过职业球员的签名球衣等奖品激发孩子们的荣誉感。李玉林曾经参加奥运火炬传递,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,他拿出当年北京奥运火炬给孩子讲述火炬传承,让孩子有一种代入感。去年10月,训练营组织了一场友谊赛,李玉林、李楠等篮球明星组成“匆匆那年”队,对阵由北京各高中的明星球员组成的“高中时光”队。陈世冬担任了“高中时光”队的教练,他说:“就是想给孩子一个平台,让他们有机会和职业球员同场竞技,从中得到锻炼,对篮球有更深层的认识,达到传承的效果。”
做篮球教练将近一年,陈世冬觉得慢慢有了成就感。“孩子们来训练营学习,我希望他们把我身上的东西全学走。”他喜欢和孩子们亦师亦友的氛围,想要让热爱篮球的孩子们接触到他所能给予的最多的东西。被问及希望孩子们在训练营收获什么时,陈世冬回答说:“快乐。通过训练,孩子们会主动跟着李老爷子去爬山,说明他们得到了快乐,这是最重要的。”